搜索家庭日记:
日记分类: 常用标签:

夏日小儿皮肤病

Public qqj 写于 2010-04-07

  炎炎夏日,外界环境温度履创新高;日常生活里,举手投足间,常令人汗流夹背,连坐在室内都会让人有一股躁热感。面对这样的气温,这些小朋友,由于汗腺系统未臻成熟,相对就更不耐热了,也因此让照顾这些小家伙的婆婆妈妈或媬姆们,经常被炎热夏季所引发的皮肤症状,弄得人仰马翻。虽然随着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,冷气设备已经相当的普及化,但是也不可能让这些小朋友全天候地待在家里吹冷气,因为如此一来,只要他们走出室外,皮肤的耐热能力几乎无法承受夏日艳阳的考验,也因此有人戏称夏日是皮肤病盛产的季节。以下乃就学龄前幼童常发生在夏季的问题皮肤,做重点的介绍:

  *丘疹性荨麻疹:俗称红痘冰,好发在数月大至2~3岁间,且几乎年年复发。因奇痒难耐,常常造成小儿整夜烦燥不安。患部以下四肢外露处为主,可呈现境界明显的膨疹或丘疹。又多因有搔抓过,所以会有些新形成的结痂,数日后结痂脱落留下色素,但在他处会有新病灶的出现,至于致病因素,主要还是因昆虫叮咬引发的过敏反应,也常与小病童本身体质较敏感有关。治疗上,以止痒为主,对于抓破皮处,可以用些抗生素的软膏,平日居家可使用蚊帐,并尽量少接触宠物,特别是少在雨后到花草树木多的地方。

  *汗疹:乃因小汗腺分泌的汗液,在夏天气温升高之际,大部分汗液无法顺利地经汗管排至皮肤表面,造成皮肤表面露滴状的水疱或小红疹,甚至有脓疱,这类的皮病,通常在环境改善后会变得较好。只要穿着宽松或易吸汗衣服,室内保持通风、凉爽,避免剧烈活动,多吹吹冷气,经过3~5天,多会明显缓解;也可以多冲凉,少吃太咸的食品,因盐分高易引起汗疹。也有学者建议每天服用维他命C0.5~1gm.,有助预防其再发。

  *汗腺炎:在汗疹反复发生之后,因患部的搔抓,导致皮肤表层的细菌性感染,通常致病的葡萄球菌,侵入腺出口后,引起汗管、汗腺腺体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发炎,临床上常见的于头发覆盖处的皮肤、额头或鼻子附近,出现大小不一的化脓性红疹及硬结,随之变为脓疡,患者也会有轻微的痛感,病患的年龄多半是1~3岁的幼儿居多,通常先前多有汗疹的病史。治疗上需要全身性抗生素给予,有时在脓疡阶段,也要配合切开排脓。预防之道,与汗疹雷同,多要保持患部干爽。

  *脓痂疹:这种以葡萄球菌或β-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主的化脓性皮疾,常感染4~5岁以下的幼儿。以其外露部位的皮肤如头额、脸(特别是鼻孔附近)及四肢为主,临床上多呈水疱及腊黄色的结痂,因为极具传染性(包括自我传染或传给别人),故又称为传染性脓痂疹,甚至在年纪较小的病患有时会因为感染的病菌随血流循环,而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或合并症,故不可不慎。治疗上需要全身性抗生素约一周,配合局部伤口的治疗,保持患部清洁,注意加强个人卫生习惯,且家中一旦有幼童感染,最好能与健康个体隔离,也尽量不要去碰水。

  夏天是一个充满健康活力的季节,也是昆虫飞舞活跃的日子,对于家中的幼儿,除了要多注意平日活动的安全外,对于高湿可能引起的排汗不良,以及大量出汗后造成皮肤的不适当搔抓,多要隔外小心,特别是那些体质过敏的小幼童,尽量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。初期应该让患部透气、通风干爽,适度的冷房对皮肤具有镇定效果,一旦出现患部发炎红肿,最好及时就医,以免感染扩大,甚至引起并发症,而造成遗憾。
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 | 标签: 无标签


0 条评论
添加评论